跳到主要內容

夏日最後的玫瑰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最後的玫瑰 - Thomas Moore (1779-1852)愛爾蘭民謠 (18-19 世紀)


♫The Last Rose with Andre Rieu his orchestra, choir and the sopranos Suzan Erens (Holland), Carmen Monarcha (Brazil) and Carla Maffioletti (Brazil) in Kerkrade Holland♫





歌詞:

T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這夏日最後的玫瑰

Left blooming alone;                   獨自盛開著;
All her lovely companions           往日的同伴們都已經
Are faded and gone;                    因凋謝而殘逝;      
No flower of her kindred,            沒有其他的玫瑰,
No rose-bud is nigh,                    沒有玫瑰花蕾
To reflect back her blushes,         襯托她的紅潤
Or give sigh for sigh.                   歎息她的憂傷。
Ill not leave thee, thou lone one!  我不會離開你,使你獨自
To pine on the stem;                     肢體憔悴;
Since the lovely are sleeping,        因那美麗正在逝去,
Go, sleep thou with them.                去吧,就這樣一同去吧。
thus kindly I scatter                       因此我溫柔的散去
Thy leaves oer the bed               你的花瓣化作歸宿
Where thy mates of the garden        無聲無息的
Lie scentless and dead.                   躺在花園的懷中。
Soon may I follow,                         我不久也會同去,
When friendships decay,                 當友誼退色
And from Loves shining circle    當寶石
The gems drop away.                       從愛的光環中墜落。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ed,          當真心枯萎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當真愛逝去
O! who would inhabit                      哦!誰還願停留
This bleak world alone?                   在這個淒冷孤獨的世界?




關於夏日最後的玫瑰:


在愛爾蘭的傳統民謠中, 最著名的歌曲除了 Danny boy (丹尼男孩) , 就屬這首夏日最後的玫瑰.

1805 , 愛爾蘭詩人 Thomas Moore 在愛爾蘭 Kilkenny Jenkinstown 公園寫下了這首詩,並收錄在《愛爾蘭歌曲集》(Irish Melodies) 中。

至於〈夏日最後的玫瑰〉的曲調是依據米利金 (R.A. Milliken) 1790年編寫的〈布萊尼的叢林〉( The Groves of Blarney)曲調改寫成,而此歌又源自古老的民歌〈年輕人的夢〉 (The Young Man's Dream) (Edward Bunting, 1773-1843)

〈夏日最後的玫瑰〉這首歌的動人旋律,曾激起多位作曲家的靈感,貝多芬曾加以改編,收在《愛爾蘭歌曲二十首》中;恩斯特(H. W. Ernst, 1814-1865) 也採用「夏日最後的玫瑰」的主題寫成獨奏曲,包含在他的6首對位練習曲(Six Polyphonic Studies)之中,對於小提琴演奏者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樂曲,作曲家也是鋼琴家的Mendelssohn就很稱讚他,並有多次為他伴奏的記錄。因此孟 德爾松也將〈夏日最後的玫瑰〉改編為《鋼琴幻想曲-作品15(fantasia,piano, op.15,E major)

最關鍵的是德國作曲家符洛妥(Flotow, Eriedrich von, 1812~1883)將此曲編進歌劇《瑪爾塔》(Martha)中,由女主角在第二幕中唱出〈夏日最後的玫瑰〉後,此歌風靡一時,成為歌唱家們獨唱會中的 曲目。據傳歌王卡羅素(Enrico Caruso)為不影響演出,長期強以乙醚麻醉喉嚨而不就醫,終於在一九二一年八月在演出歌劇「瑪爾塔」時喪命於舞台上。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auoclyeh/article?mid=-2&prev=187&l=a&fid=12)






♫Joan Sutherland - Flotow-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黑白片 






Mendelssohn - Fantasy on the irish song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opus 15




♫Sigismond Thalberg - Variations on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Op.73鋼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Rose theme ~電影「 鐵達尼號 」配樂

電影鐵達尼號 的女主角Rose, 這是她的主題音樂                                                       選自 1997年電影配樂:鐵達尼號Titanic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作曲家:詹姆斯·霍納 James Horner ROSE from Titanic 鋼琴譜下載 http://www.everyonepiano.com/Music-3842-Rose-Titanic-OST.html 電影鐵達尼號維基百科 :   電影音樂: 《鐵達尼號》的音樂主要是 合成器 和合唱音樂,古典樂團配合。詹姆斯‧霍納主要使用女聲伴唱,比如在《世事難料》中。除此之外,他通過使用愛爾蘭民族音樂來強調電影中 愛爾蘭 移民的內容。 愛爾蘭 民族音樂的活潑性與「頭等艙裡高級的沙龍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影裡有四個主題,其中最重要的主題是鐵達尼號與冰山碰撞的主題,此外還有Jack、Rose以及二人愛情的主題。霍納在作曲時就安排到這四個主題,「可以同時演奏,可以互相之間過渡」。 在沉沒的場景中電影音樂也有戲劇性的作用,它最主要的作用在於製造緊張氣氛,它強調人和機器為倖存而奮鬥。威斯康星大學歐克萊爾分校的朱麗·奧爾森寫道:「氣氛不僅使用 固定低音 製作,而且還使用了突然的強烈的聲響。這個聲響表明船和它的乘客不會不奮鬥就沉沒的。霍納在這裡主要是"強調和使得觀眾參加感情故事"。 ♫♬♡♥♫♬♡♥♫♬♡♥♫♬ 奧斯卡獎 在 奧斯卡...

野玫瑰(男孩看見野玫瑰)

  維基百科:《 野玫瑰 》 歌詞源自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的同名詩歌。 這首歌最深入人心之處在於,少年與野玫瑰的對話中瀰漫著的憂傷情緒。同時它也經常被選作為音樂課上的練習曲。 《野玫瑰》共有三個詩節,並伴隨著不斷重複的旋律和和聲,因此也被稱為詩節歌。                                   ●德文歌詞: 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ön, lief er schnell, es nah zu sehn,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Knabe sprach: "Ich breche dich,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sprach: "Ich steche dich, das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s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musst' es eben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